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中國古典園林形式美淺議

 1. 中國古典園林的美首先在於其意境美

  “意境美”是中國古典園林的核心美學。所謂意境,即“寄情寓物”,情由景生,景由心造。古人雲:“情與景遇,則情愈深,景與情會,則景常新。”在審美活動中,高度發揮了意象思維的能動性,激發心靈創造出比實際景物更為豐富的藝術情趣。讓遊者在體察感受中從身入心入情,提高到深層次的崇高的精神境界。這種建立在內心境界基礎上的“心物感應”的審美價值,正是中國古典園林藝術審美心理結構的反映。古代中國沒有專門的造園家,自魏晉南北朝以來,由於文人、畫家的介入使中國造園深受繪畫、詩詞和文學的影響。而詩和畫都注重於意境的追求,致使中國造園一開始便帶有  濃厚的感情色彩。詩人王國維說:“境非獨景物也,喜怒哀樂人心中一境界,故能寫真景物、真感情者謂之有境界,否則謂之無境界”。意境要靠“悟”才能獲取,而“悟”是一種心智活動,景無情不法,情無景不生”。因此造園的經營要旨是追求意境。“一峰則太華千尋,一勺則江河萬裏”,方寸之間,意境無窮。如頤和園的“山色湖光共一樓”,揚州鄭板橋讀書處的“月來滿地水,雲起一天山”等,其意境令人遐想翩翩。

  2. 中國古典園林的美在於其具有不同的性格

  雖都是山石花木、小橋流水、亭台樓榭,有的雄偉莊重,有的幽雅清秀;有的明快,有的深幽,各有個性美。例如建於1773年的乾隆花園的五個景區就有秀、雅、奇、精、巧等不同形式的美。園林景物的特性則通過其形體、材質、色彩等的合理組合,以及整個園林的空間佈局而得。景物的形體分為不同的點、線、面的組合,給人不同的感受。如規則的點(或直線)給人堅實、有力、莊嚴的感覺,而不規則的點(或曲線)則給人活潑、優雅、變化的感覺。園林中的花木配置也有相同的特點。孤植者以“點”的形態展現,整齊排列的群植則給人“線”的特性,而三三兩兩、疏密高低不規則的佈置則給人以曲線或面的感覺;景物的疏朗與緊密、光滑與粗糙等不同材質結構給人簡樸與堅固、明朗與豪放的不同感受;而色彩的色相、明度、純度、冷暖不同組合,給人以輕重、遠近、華麗與樸素等不同的聯想?。

  3. 中國古典園林的美在於其整體的構思和形式美法則的運用

  泰山東側的經石峪景點有我國現存最大的佛教摩崖石刻,經文刻於面積約2064平方米的石坪上,字徑50釐米,氣勢磅?,被稱為“大字鼻祖”,“榜書之字”。其中“曝經石”三個大字,從下往上看是倒著的,而從泰山中心南天門看則是端正的,體現了經石峪人文景觀的營造與泰山整個文化體系是相呼應的。

  園林的美不僅在於其個體景物的美,而在於其整體的佈局與規劃,以及不同景物的形態、材質、色彩的對比與協調,加上氣候的變化、人物及動物氣息的融入,組合成有起有落的空間樂章。正如下麵的一首造園小詩所述:門內有徑徑欲曲,徑轉有屏屏欲小;屏進有階階欲平,階畔有花花欲鮮,花外有牆牆欲低;牆後有松松欲古,松底有石石欲怪,石面有亭亭欲樸,亭後有竹竹欲疏,竹盡有室室欲幽,室旁有路路欲分,路合有橋橋欲危,橋邊有樹樹欲高,樹蔭有草草欲青,草上有渠渠欲細,渠引有泉泉欲懸,泉去有山山欲深,山下有屋屋欲方,屋角有圃圃欲寬,圃中有鶴鶴欲舞,鶴報有客客不俗,客至有酒酒不卻,酒行有醉醉不歸?。詩中的字頭“門、徑、屏……”等是常見的園林景物,詩中的第二個字“內、轉、進……”等是兩類景物的空間佈局關係,詩中的落腳字“曲、小、平……”等表現了各種園景的形態,通過形來表達某種意境。從一進門之後即把人引進了生動、優雅、變化的園林美景中,通過景物、人物及其佈局關係,運用許多形式美法則,使整個園林的展開如同一部大型的樂章,層層展開,有起有伏。其形式美法則運用舉例如下:對比法則,如“低橋”與“高樹”的對比,一高一低,一豎一平,構圖完美;“鮮花”與“樸亭”的對比,使鮮的更鮮,樸的更樸,互相襯托,視覺效果強烈。平衡法則,如“路合有橋橋欲危”表現了路合之後,迎面一線飛橋,低壓水面,站在其上有淩波而渡的“危”感。發射法則,如“室旁有路路欲分”即表現幽室旁有多條曲徑,逐漸分開,在小小的空間裏取得了變化多端的效果。調和法則,如“石”與“亭”的材質,色彩的協調統一。變異法則,如“怪石”形態的漏、縐、瘦等。群化法則,如“鮮花”及“青草”的繁茂。整個篇章有很強的節奏和韻律感,一幅幅優美、秀麗的園景躍然而出。即使是一組景物,也有前景、勝景、主景、餘景的起伏變化。

  4. 中國古典園林的美在於其空間組織的獨特藝術手法

  欲揚先抑是中國古典園林典型的對比手法,為表現空間的開闊,先營造一個壓抑的預備空間,使遊人在充分壓抑之後豁然開朗。對比手法運用的例子很多,如蘇州拙政園有南朝王籍的詩句“蟬噪林愈靜,鳥鳴山更幽”;與此有異曲同工之妙的是承德避暑山莊的“月色江聲”,月色空明之夜,萬籟俱寂,靜中傳來武烈河水流動的嘩嘩聲,細聽似乎還能聽到江上人家的搖櫓聲,江聲並不吵人,相反正是有了江聲才使月夜顯得更加寧靜。

  如前所述,把園林的牆、廊、景等分隔開來,化整為零,變單一為多樣,在迂回曲折中取得層次,讓人感受庭院深深,漫無盡了;庭院的分隔增加了邊界,使本來不大的空間,更顯擁塞,為此又常用“不盡盡之”的手法,也即山石,綠樹等把邊界隱蔽起來,用化有為無的手法,變有邊為無邊;或用長廊或景洞等構成前後空間分而不隔的流連,以擴大空間感;改變視點也是豐富園景形式美的重要手法,山頂一亭可以觀望遠景,視野開闊,而低橋、草坪則降低視點,同樣開闊了視野;重複也是常用的藝術手法,園林的道路分分合合,構成沒有終點的環,避免“窮途”的現象,既照顧了觀賞的方便,又令任感到回味無窮。

  結論

  中國古典園林美的創造,不僅與其意境、不同的性格、整體的構思和形式美法則的運用、空間組織的獨特藝術手法密切相關,還與我國悠久燦爛的文學、戲劇、特別是山水畫等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繫。我們現代園林景觀設計師應加以吸收和發揚,運用各種形式美法則創造出不同的園林美。

  作者簡介:陳教斌(1971-),男,西南大學園藝園林學院城市規劃系講師,碩士,主講課程:素描,色彩,室內表現技法,室內陳設設計、園林設計、公共空間設計、裝飾工程概預算、設計行銷等。

  更多古典園林介紹請點擊相關專題:中國古典建築之園林文化鑒賞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