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溝橋位於北京西南郊豐台區的永定河上,距天安門15千米,因橫跨盧溝河(今永定河)而得名。盧溝橋一帶,是燕地通往華北平原的要津,重要的古渡口。
??盧溝橋始建於金大定二十九年(1189年),1192年落成,初名廣利橋,後改稱盧溝橋,康熙年間曾被大水沖毀。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重建。距今已有八百多年的歷史。盧溝橋是北京地區現存最大最古老的一座多孔聯拱大石橋。現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盧溝橋工程浩大,建築宏偉,結構精良,工藝高超,為我國古橋中的佼佼者。橋加印道全長266.5米,橋面寬7.5米,橋身全用堅固的花崗石建成,下11個券孔,中間的券孔高大,兩邊的券孔較小。10座橋墩建在9米多厚的鵝卵石與黃沙的堆積層上,堅實無比。橋墩平面呈船形,迎水面設分水尖,形似船頭,分水尖上還安置了一根邊長約26厘米的銳角朝外的三角鐵柱,以減少洪水和冰塊的衝擊,人們把三角鐵柱稱為「斬龍劍」;橋墩順水面做成流線形,並向內收進如船尾,洪水一出券洞即被分散,大大減弱了洞內水流壓力。其次,每一橋墩都肩挑兩拱,拱拱相連,構成整體,共同承受負重。橋為石砌連續圓拱,橋墩、拱券等關鍵部位嵌有帶稜角的鐵錠榫,把石間緊緊相連。據有關部門測試,直到現在,橋的負重仍可達439噸,這在世界建橋史上實屬罕見。
??盧溝橋還以其精美的石刻藝術享譽於世。橋的兩側有281根望柱,柱頭刻著蓮花座,座下為荷葉墩。望柱中間嵌有279塊欄板,欄板內側與橋面外側均雕有寶瓶、雲紋等圖案。在281根橋望柱上有姿態各異的大石獅,另有若干小石獅分藏在大石獅的頭上、身前、背後和爪下,大小石匠獅共496只,令人叫絕。其中大部分石獅是明、清兩代原物,金代的已很少,元代的也不多。金、元、明、清、民國各個時期雕刻的石獅使盧溝橋變成了歷朝石雕藝術的博物館。
??在橋的兩端各設有華表4根,高約4.65米,無論是近看或遠望,其高度與體量同橋的比例很協調,既壯觀又優美。橋畔兩頭還各築有一座正方形的漢白玉碑亭,每根亭柱上的盤龍紋飾雕刻得極為精細。一座碑亭內豎著清康熙帝重修盧溝橋碑;另一座碑亭內立有清乾隆帝御書「盧溝曉月」碑。「盧溝曉月」為燕京八景之一。
??橋的東頭是宛平縣城,這是一座建於明末拱京都的拱極衛城。城牆上至今還留著纍纍彈痕。1937年7月7日在盧溝橋爆發的「盧溝橋事變」,點燃了抗日戰爭的熊熊烈火,揭開了中國人民抗擊日本侵略者的偉大鬥爭的序幕,盧溝橋從此被載入史冊。現在,宛平縣城已成為一處具有重大歷史意義的紀念地。城內北側建有「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城東側闢為「抗日戰爭烈士陵園」。城樓上有七七事變念館和中國紀古橋陳列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