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5月9日電(記者 閆曉虹)今年以來中國汽車
業界此前普遍預期的成品油“本周內降價”成為現實。今天淩晨,京城上千加油站開始換油價牌。您在加油時將會發現,常用的93#汽油市場零售價下降了0.26元/升,從原來的8.33元/升降至8.07元/升。
□事件
油價年內首次下調
國家發改委昨天宣佈,隨著國際市場油價持續走低,成品油已到調價窗口,綜合考慮當前國內外經濟形勢和國內供求,決定自5月10日零時起將汽、柴油價格分別降低330元/噸和310元/噸,相當於90號汽油和0號柴油零售價格(全國平均)每升分別降低0.24元和0.26元。
這是今年以來我國首次下調成品油價格,也是近7個月以來的首次下調。其中,汽油330元/噸的降價幅度是成品油新定價機制實施以來降幅最大的一次。不過,此前汽油價格已連漲兩次,共上漲了900元/噸。
具體到北京市場,中石油、中石化宣佈,從今天起將北京的93號油價下調至8.07元/升,降幅為0.26元/升;97號汽油下調至8.59元/升,降幅為0.28元/升;0號柴油下調至8.04元/升,降幅為0.27元/升。
為何發改委下調油價如此及時而迅速?卓創資訊能源分析師劉峰認為,發改委迅速下調油價,一方面是為了滿足定價機制的需求,另外也是為了減小調價幅度,以保證中石油、中石化這“兩桶油”的煉油利潤。如果5月10日不及時調價,三地原油變化率仍舊會向負值移動,到本週末會達到-5%以下,如果屆時再調價,幅度將在每噸400-500元之間。
□影響
緩解農產品成本壓力
專家認為,此次油價下調會緩解各行業的成本壓力,尤其是農產品的成本壓力。
生意社成品油分析師趙京敏指出,因油價在CPI中所占比重較小,油價下調對於CPI的直接影響是很小的,“如果成品油價格下調10%,反映到CPI數據中只會相應地下降0.1%”,但油價下調對控制通脹是個有利因素,也能間接緩解農產品的成本壓力。
中宇資訊市場分析師王金濤表示,成品油對各行各業都有輻射作用,本輪調價能在很大程度上緩解國內的通脹壓力,對穩定物價會起到比較大的作用。
□市場油站降價潮或將延續
目前,北京各大加油站的促銷正熱火朝天,此次降價或許會進一步刺激加油站降價,不少加油站所售93號汽油價可能重回7元時代。
昨天,豐辰加油站、豐勝加油站、珊瑚路加油站的工作人員都表示,國家下調油價,他們會立刻跟著降價。至於具體降多少,有的加油站表示現在還不好確定,而珊瑚路加油站王站長稱,該站會保持5毛/升的優惠。
據趙京敏介紹,此前,國內市場的低迷已經拖累成品油零售市場,各地加油站降價促銷愈演愈烈。此次發改委調價後,成品油批發價也將有所走低,因為目前國內汽柴油批發市場上的資源較為寬鬆,而需求增加緩慢,終端實際消費量不高,“預計加油站的降價潮還會持續”
□追訪
新機制尚待油價走穩
此前,部分人士預測:新的成品油定價機制可能伴隨本次降價一起推出。不過,這一預期最終落空。新機制到底何時才能出臺?專家認為,要待國際油價下跌走勢穩定,且國際油價普遍降到100美元/桶方有可能。
中宇資訊市場分析師高承莎表示,新的成品油定價機制可能把計價週期從22個工作日縮短至10個工作日左右,如此一來,成品油定價將更加市場化。如果新機制在國際原油價格上漲之時推出,會很容易在較短時間內加大成品油價格上調頻度和幅度,對國內各行業的發展不利。從目前國內外環境來看,國際油價持續下行,國內油價下跌行情不止,市場炒作因素減少,預計二季度新機制或將迎來“適當”時機。
“漲多降少”之爭
昨天,汽柴油價格“漲多降少”的問題再次引發熱議。不少網友在網上留言稱,“3月20日漲價時汽油漲600元/噸,這次降價只降330元/噸,這不是明顯的漲多降少嗎?”“今年以來已經漲價兩次,汽油一共漲了900元/噸,卻只降價一次,降了330元/噸,不是漲多降少是什麼?”對此問題,國家發改委和業內專家給出了各自的說法。
調價次數為何“漲多降少”
發改委稱屬必然專家說有數字遊戲
對於成品油漲價、降價次數上的“漲多降少”,國家發改委方面昨天稱,從國際油價總體上漲的角度來講,“漲多降少”是必然的。
發改委相關負責人昨天表示,2009年以來,國際市場油價波動加劇,雖然有漲有跌,但總體呈現震盪上升態勢。根據現行國內成品油價格機制,國內成品油價格變化趨勢也是上漲的。從這個意義上看,國內油價必然是“漲多降少”。
對於發改委的解釋,多位業界分析師表示認可。但大家也提出,國內成品油定價機制本身存在“漲多降少”的問題,其中有“數字遊戲”。
中宇資訊分析師王金濤告訴記者,我國成品油定價機制規定:國際原油連續22個工作日移動平均價格變化超過4%,可相應調整國內成品油零售價格。假如以22天三地原油移動均價100美元/桶作為基準,當價格上漲4美元至104美元/桶時,成品油價格可以上調,而上調後,104美元/桶將會成為新的基準價格,國際原油下跌幅度需要達到4.16美元,才能再次滿足4%這一調價條件。這就造成了一段時間內油價上調與下調的不對等。所以,即使國際原油回吐前期一段時間的相應漲幅,國內成品油價格也往往是“漲多降少”。
王金濤指出,實際上,成品油批發市場本身就存在“漲快跌慢”的特點——當成品油價格上調時,市場會緊隨零售終端迅速補漲到位;而成品油價格下調時,市場價格往往緩慢回落,且難以達到下調幅度。
“還有一個原因,比如2011年5月到9月,國際油價長期寬幅震盪,呈現有漲有跌、整體下跌的趨勢。但是,因為國內定價機制要滿足‘22個工作日’的條件,於是導致調價條件始終不能滿足,到了10月份才終於滿足了一次。這也是導致‘漲多降少’的原因。”王金濤稱。
調價幅度為何“漲多降少”?
發改委與專家解釋一致
至於漲幅與降幅差異大的問題,發改委和專家給出的解釋一致——這與國際油價漲跌幅不同有關。
發改委方面稱,以最近兩次油價調整為例,3月20日國內成品油價格調整所參考的國際市場三種原油價格漲幅已超過了10%,國內成品油價格按調價機制應上調700元/噸左右,但實際只上調了600元/噸,不僅延遲了漲價時間,也降低了漲價幅度。而之後國際市場油價震盪下行,截至5月9日降幅只有4%,按照定價機制規定,汽、柴油價格每噸分別下調330元和310元。發改委特別指出,2009年以來,國家對成品油價格進行了適當的調控,國內成品油價格的實際漲幅要低於按定價機制測算的漲幅。 |